姐活到这把年纪,拿得起放不下的东西只有筷子。

姜大卫:浪漫游侠情,纵横江湖道【完整版】

     (图文 / 吴鸣 阿呆民)

     提到香港武侠电影,不能不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擎起“阳刚武侠”大旗的著名导演张彻,而提到张彻,则不能不说姜大卫。在当年一片高大英俊健硕的武侠明星中,这位瘦削忧郁的江湖浪子犹如一道刀锋刮过,在举手投足间倾倒万千男女,在刀影剑光中成就一代传奇。

 童星出道,跑过龙套,做过武替,当演员拿到三次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,当导演捧出一位金像奖影后。他是香港历史上首位“亚洲影帝”,也是香港导演协会的五位创始人之一。台前幕后,各有风采,既演且导,宜古宜今,笑傲大荧幕与小银屏,“江湖奇人”当之无愧。 

 


    出身演艺之家,“星二代”的苦乐童年

 

 姜大卫生于1947年6月29日,本名姜伟年,童星时期用过严伟,执导影片时用姜大伟;英文名叫做John,圈中有人叫他“阿John”、John哥,电影海报和影片片头上却常随艺名写成“David Chiang”。他的名字和从业经历一样丰富多彩,当然,其中最被大众所熟知的,还是大导演岳枫亲自为他改的艺名:姜大卫。

 姜大卫出身演艺之家,父母亲是著名演员严化与红薇。那位非常有观众缘、经常在港片里演大BOSS或慈祥老爸的资深演员秦沛是他的哥哥;而他同母异父的弟弟尔冬升,则是娱乐江湖中的另一位传奇人物——香港演员转型最成功的导演,导演里最有名的武打明星,武打明星里最好的编剧,编剧里最帅的演员……导演过《大魔术师》《新不了情》《旺角黑夜》《枪王之王》《门徒》《色情男女》等影片,曾两度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及最佳编剧,并监制过十余部电影。

  

 

 但对于姜大卫来说,“星二代”这个带有生活优裕、星途顺畅之意的称号,用在他身上并不完全合适。由于父亲严化早逝,家中生活困难,母亲红薇女士既要养家糊口,又要照顾众多子女,年幼的姜大卫很早就开始帮助做家事,去市场买菜,帮继父打酒,都曾是他的工作。最困难的时候,家里翻箱倒柜只找出一块钱,要买菜供全家吃两三餐。几十年之后,姜大卫还记得当时买过什么样的菜,单价是多少钱,若非他自己娓娓道来,恐怕没人相信。

.




     早期的电影业,没有专门的童星培养机制,在需要幼童角色时,多半是由演员自己的孩子来充任。由于父母都是电影从业者的关系,自4岁起,姜大卫和哥哥秦沛、妹妹严慧就经常参与电影的拍摄。

 从第一部戏《澳门大血案》到李翰祥导演斩获亚洲电影节12项大奖的《江山美人》,许多电影里都能见到这个面目清秀可爱、充满表演灵气的孩子。而在1969年的电影《街童》里,少年姜大卫已经开始成为主角,出现在宣传海报上。粗略统计,姜大卫以童星身份参与演出的电影达二十多部,《万里寻亲记》、《马路小天使》等优秀作品都出自这个时期。

 

.
 
    投身邵氏公司,龙虎武师到亚洲影帝

 

 孩子总要长大,与许多童星一样,渐渐不再是稚童模样的姜大卫也面临“转型”的抉择。

1966年,姜大卫参与20世纪福克斯公司《圣保罗炮艇》的拍摄,也因此结识了著名武术指导唐佳师傅和刘家良师傅,开始了龙虎武师生涯,从最低工资水平的日薪60元做起,骑术打斗,无所不学。

 数十年前,电影拍摄条件远不及现在,安全保护措施更是简陋:将剧本塞在衣服里垫一垫,便要硬挨拳脚,从高楼跳落也不吊威亚,地上只有纸箱或弹床,甚至可能因为拍全景光秃秃什么也没有,武师们拼的是血气之勇奋身就往下跳。不到20岁的姜大卫曾为表现优异获得导演临时加薪100元而欢呼雀跃,也会因为高危动作没有受伤而暗自庆幸。

 


 
     两年之后的1968年,邵氏电影公司导演张彻在拍摄《金燕子》时,有位作替身的武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:从楼上破窗而出飞身落地,一次完成,身手十分漂亮。

 张彻看在眼里记在心里,此后询问他人,才知道这个年轻人竟是故人严化之子。自此师徒结缘,由张彻引荐,姜大卫正式签约邵氏兄弟公司,从纯粹的龙套到可以开口说一两句台词的小角色,再到戏份较重的男配角,不断磨炼演技留心学习。

 

 

 此时的他,正如一把收藏在宝匣中的锋利匕首,等待着一鸣惊人,迎来人生中的第一座高峰。

 当时的香港动作片是古装武侠片的天下,走红的当家小生、武打明星,几乎都是高大英俊强悍漂亮的传统美男子类型,姜大卫虽然身手灵活,但个子不够高,脸形也嫌瘦削,还带一丝忧郁和孩子气,张彻执意力推他,还有人说风凉话:“如果姜大卫能红,我从邵氏爬到尖沙咀!”

 

 

 但导演张彻与编剧倪匡敏锐地抓住了姜大卫的潜质,另辟蹊径剑走偏锋,创造了一系列充满赤子情怀又忧郁落寂、似弱实强的角色,与姜大卫的外形气质咬合得天衣无缝,在武侠世界的男性形象中独树一帜,脱颖而出,顿时令观众耳目一新。

1969年,张彻导演,姜大卫主演的邵氏武侠经典《游侠儿》公映后,已有资深娱记在报纸上断言:“姜大卫不红,唯我是问。”

 

 

1970年,民国功夫片《报仇》更一举擒下第16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,姜大卫也凭此片成为香港历史上首位“亚洲影帝”。

 虽然那位说风凉话的人终究没去爬尖沙咀,但张彻却将这个故事说成了圈中一个经典段子。

对此,姜大卫笑笑说:“什么仇都报了。”

 

 

 

七种武器,笑傲江湖

 

 自4岁踏上表演道路至今,姜大卫的艺术生涯已超过了一甲子。他参演的影视作品既有古装、民国,亦有时装,其中包括《十三太保》李存孝、《刺马》张汶祥、《百年浮沉》陈布雷等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;也包括《马永贞》谭四、《水浒传》燕青、《少林五祖》胡德帝等具有强烈传奇性的民间英雄;还有《九阴真经》黄药师、《孔雀王朝》沈浪等金庸古龙笔下的经典武侠形象;而更多的则是芸芸众生里坚守信念、忠于情义的可爱小人物,从赤子之心的游侠儿到宁为玉碎的复仇者,从文武全才的书生剑客到亦正亦邪的武林隐士。

 在姜大卫的演绎下,这些角色就如同古龙笔下的“七种武器”一般,散发出不同的光彩,却又带有极其强烈的个人特色,共同还原出了整个江湖。

 

 

长生剑:《保镖》骆逸

 

1969年的《保镖》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属于姜大卫的电影。他出演的男主角骆逸是个独自漂泊江湖的少年,孤僻沉默,没有亲人,武功高强,一柄薄剑走天涯,战斗时像拼命的野狼,受委屈时像脆弱的孩子,为了保护曾给予他一点温暖的女孩可以牺牲自己——少年在荒野蓝天下死去,却将永生在姑娘的心底。

 有人说《保镖》中的骆逸,与古龙名著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中的阿飞极其相似,一样的孤单敏感,一样的为了爱情和友谊可以付出生命。事实上古龙先生写这部书的时间比电影上映要略早一些,但能看到“阿飞”从书中活生生走上银幕,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当年影迷高兴的事。更何况,姜大卫的骆逸确实如同书中的阿飞,单纯而执著、可敬又可惜,是一个拥有无穷魅力的少年。

 


 

 

 当年邵氏电影公司有个“邵氏创作组”,曾经囊括了不少当时的作家客串担任编剧,金庸、古龙、倪匡都是其中之一。古龙与邵氏的名导名演员们交情不浅,至今仍有很多人相信,古龙的一部分小说人物原型就来自于那些他所熟识的武侠明星。

 还有一个被演绎了很多版本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,真假难以定论,权当一笑:当年的成龙在娱乐圈混了好几年还未走红,而古龙片当时大红大紫,于是成龙在酒桌上求古龙的某部小说版权去拍电影,古龙却醉醺醺答道,我的小说是写给狄龙姜大卫(也有说是给岳华罗烈)他们演的……据说成龙为此在洗手间哭了一场。

 


 离别钩:《游侠儿》游侠儿

 

 与《保镖》相隔两个多月后上映的《游侠儿》无疑是倪匡写给张彻的最好的剧本之一,武侠片中的经典,绝对经受得住时间的试炼。

 身手高绝的少年初涉江湖,一心行侠仗义,他劫富济贫散尽千金连自己吃饭的钱都没留下、救了被追杀的美丽姑娘又各种耍宝逗她欢笑却完全不求回报,直到遇上忽悠死人不赔命的大反派,游侠儿终于为自己的英雄梦付出了生命代价。人物饱满鲜活,剧情的伏笔和呼应,剑剑直戳人心——当你有一天明了世间险恶,心中的少年也就死了。

 游侠儿率性善良,不吝付出同情,更有知错必改的勇气,面对死亡也从容微笑,在永远离开为他痛哭的姑娘之前,还孩子气地笑着说:你本来很好看的,一哭就难看了。我宁愿死也不想看到你哭……

 看过这部电影的人,无不为姜大卫敏捷的身手和纯净的笑容所感染,这样一个从未有过的少年侠客形象,透过银幕,勾走了万千影迷的心。



 孔雀翎:《报仇》关小楼

 

 这部收获了第16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的电影,其成功之处在于用最简单的剧情,描述了最鲜明深刻的人物。有人说,张彻拍电影不注重故事,他要拍的是人,《报仇》最直观地体现了这一点。

 关小楼要报的仇,无关家国天下,无关是非利益,就是杀兄之仇,就是要杀尽那些以为可以任意剥夺小人物尊严和生命的所谓权贵。为了从小关怀自己爱护自己的哥哥,他可以毫不犹豫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的代价……一路浴血的关小楼,宛如世上最后的孔雀翎,在血肉淋漓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!

 尽管没有一副健硕的体魄,但这就是张彻心中纯粹的阳刚男儿,这就是张彻镜头中凌厉的姜大卫。

 而对于影迷,每个人都会把段小楼穿着中山装拎着皮箱从幽深的巷子中走出,在旅馆台阶上回眸的场景深深刻入脑海。

 

 

其中,有个在电影上档时反复去看的香港女孩子,受《报仇》启发写了一部小说,后来被改编成电影,成就了另一个传奇——那部电影的名字叫做《霸王别姬》。

那个迷恋关小楼的女孩子,叫李碧华。

 

鸳鸯刀:《新独臂刀》雷力

 

 这部片也可以说是张彻武侠的代表作之一、狄龙姜大卫“双生”合作时期的代表作之一。2004年,《新独臂刀》还成为法国“经典戛纳”单元展映的唯一华语电影,被视为东方武侠电影的典范之作。

 张彻曾经说过,自己捧出的这两名弟子,用京剧武生来比喻的话,狄龙是“长靠”,姜大卫是“短打”。在《新独臂刀》里,他们个性迥异的角色也正如同一长一短的“鸳鸯刀”,相互辉映。

 

 

 如果说《报仇》中男人之间深厚情谊的体现仍然是以兄弟情为代表,那么《新独臂刀》这一部张彻式阳刚美学的代表作,则让倾盖如故、生死相许的浓烈豪情更加突显。而雷力这个人物也比关小楼在情感上更加复杂、经历上更加丰富。断臂隐居、知已相交、复出报仇,三个段落构成整部电影,其中大起大落、大喜大悲的情绪,无不浓墨重彩,令人观之惊心。为了给知交报仇,姜大卫独臂白衣,单人独闯虎威山庄,最后一场在蓝天白云下的长桥对决,一扫英雄落难的郁积之气,把“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”描摹到淋漓尽致。

 张彻的观点一如既往,唯有男人最理解男人,识英雄重英雄的男性情义在张彻电影里永远更高于其他情感。

 

 

 这一部电影直接影响了三个导演。“张彻粉丝”李仁港在1994年拍出了《新独臂刀之情》,并邀请姜大卫主演,还亲自将影片送到张彻家中接受“审阅”;同年,王晶拍了《新英雄本色》,把故事搬到现代黑社会,主角都是年轻的“双雄”,都被老奸巨猾的“老大哥”设计陷害玩弄于鼓掌之上,男一都被废了右手。两人相继醒悟后,都是一惨死、一复仇,还有,面对女人的柔情,男人最后仍然选择了为知己去死;徐克则在1995年拍出了向此片致敬的阳刚武侠片《刀》。

 


 霸王枪:《十三太保》李存孝

 

1970年,邵氏推出大制作《十三太保》,依然是张彻导演,倪匡编剧,姜大卫出演了在正史和野史中都赫赫有名的“战神”李存孝。影片讲述唐朝末年,黄巢起义军占据京都长安,朝廷召晋王李克用镇压,李克用带领旗下十三名义子及十万沙陀军入关。十三太保个个武功超绝,威名远扬,其中李存孝排行最末,却最负盛名,古人言“王不过霸,将不过李”,霸,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;李,指的就是唐末至五代的著名猛将李存孝。

 在影片中,他本是一名牧羊儿,因天生骁勇力大无穷被晋王收入囊中,却不改质朴天真。那个与哥哥们驰骋原野的少年,手执一柄浑铁槊,脸上带着极度自信的骄纵笑容,这种笑容不同于游侠儿,也不会出现在骆逸脸上,而只属于活得恣意天然的李存孝。为了义父李克用的大业,他可以仅仅领着九人杀入长安;为了给十一太保史敬思哥哥报仇,他可以星夜赴汴梁,血洗太平桥。

 然而庙堂之争容不得天真,个人悍勇无法抗衡黑暗人心。勇冠三军、百战百胜的牧羊儿终究死在了他所信任的兄弟手中,被断了手足筋脉,被五马分尸。

  

 

 碧空如洗,我们看不到最残忍的那一幕,只能看到巨大花朵般的营帐轰然倒下,五道殷红血痕被马儿带向不同方向的远方……张彻总是喜欢将一个个阳光般耀眼夺目的少年展现在观众面前,却又冷静残忍地毁灭。

而姜大卫自己的评论是:这是最浪漫的死亡。


 多情环:《大内群英》曾静

 

 如果说电影时代的姜大卫可以用“少年锐利如剑”来形容,那么荧屏时代的他绝对称得上“君子温润如玉”。

1980年,丽的电视台一部名叫《大内群英》的电视剧风靡整个香港,剧中文武全才、缜密温柔的曾静如春风一般走进了观众们的心。《大内群英》讲的是雍正阴谋篡位、屠戮兄弟手足的故事,而曾静作为十四皇子的谋士亦被圈入了夺嫡的残酷斗争。

 抛开历史上的曾静其人,姜大卫的曾静显然要可亲可爱的多。卿非世上有,奈何愿染尘,曾静倜傥风流,见识广博,不应该是一个醉心功名利禄漩涡的人物。但无论是对十四皇子的知遇之情,或是对心爱女子的男女之情,甚至是对身边人的怜惜之情,都让他不得不深入其中绞尽心力,却终究抵不过皇权,改不了历史,成不了圣贤。曾静不是做错,而是太多情,姜大卫却做对了,因为他带给了许多人梦想和希望。

 

 

碧玉箫:《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》黄药师

 

 对于如今的影迷而言,曾静可能已太模糊,但1993年《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》中的黄药师,却是连不知道姜大卫是谁的人都会记忆深刻的角色。众所周知,金庸先生的《射雕英雄传》一开始,黄药师毕生挚爱已经死去多年,他的爱情故事只能通过旁人只字片语的回溯稍加揣摩。而李仁港执导的93版电视剧《九阴真经》讲的正是黄药师与妻子冯衡相知相爱的故事,无疑是最完满地圆了大家的梦。

 上世纪90年代,武侠片拍摄的手法已由写实慢慢转向写意,更加着重表现人物心理,《九阴真经》无论武打场面还是爱情故事都拍得极其唯美。尤其剧中黄药师对冯蘅的“告白”一幕:“你是个姑娘不应该哭,因为哭了就不漂亮了。如果要我为你出手,你就要跟我一生一世。”化用成名作《游侠儿》的经典台词,姜大卫的演绎更将武侠式的浪漫推进到了极致。

 但笑不语已是诗,一动一静皆有情,将偏执化作了坚定,把孤傲转成了通透,却又丝毫不失黄药师其人的神韵。46岁的姜大卫当年不知迷倒多少电视机前的女孩,让世上又多了多少“大叔控”。

 

 

荧屏亦传声,甘愿做古装武侠人

 

 在电视剧方面,他依然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大侠,除去代表性的曾静和黄药师,《武侠帝女花》中风度醉人的袁若飞,《琥珀青龙》中忍辱负重的赵轩,《雪花神剑》中爱恨纠缠一生的罗玄,台版《笑傲江湖》中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曲洋,以及曾饰演过的黄麒英黄飞鸿等角色,皆是来自江湖。

 

 

 虽然在接演《再见亦是老婆》这样的都市剧集时也有过犹豫,但姜大卫的荧屏表现却并不局限于古装武侠片,他演过律师,演过警察,演过商人,亦演过房东和小市民,既有正派,也有反派,更有难说正反的争议人物。

 姜大卫的魅力在于他可以把所有的角色表现的自然流畅,做律师斯文淡定侃侃而谈,做商人计算精准气场强大,做小市民时又能斤斤计较不失可爱,一时之间你绝不会把他演过的角色混为一谈,但又分明觉得这就是姜大卫本人,乍一看颇为神奇,细思量心悦诚服。

 

“一夜之间,双星交辉”

 

 这句话是《报仇》上映时,剧场预告片的宣传语,说的是姜大卫和他电影中的“哥哥”狄龙。从1969年的《铁手无情》开始,到1975年《荡寇志》,6年间姜大卫担正的29 部电影里,有22部是与狄龙共同主演。

 有人说,在张彻电影中,如果狄龙是武松式的人物,那么姜大卫就是燕青式的;如果狄龙是李寻欢式的姜大卫就是阿飞式的;如果狄龙是郭靖式的姜大卫就是黄蓉式的。姜大卫瘦削灵动狄龙高大英武,狄龙若是正派大侠姜大卫就是邪派高手,狄龙负责“猛”而姜大卫负责“萌”,这样外形气质迥异又互补的“双生”正可谓空前绝后。当他们站在一起,甚至连女主角都黯然失色——当然,张彻电影一贯“重男轻女”。
 

 

 “双生”年纪相仿,志趣相投,姜大卫入行早,有龙虎武师的工作经历,在马术方面可以称作是狄龙的“导师”,在片场常见两人练习;而狄龙性格坚毅,也乐于照顾朋友,江湖传闻曾专门给姜大卫买宵夜,独此一人,连在场的张大导演也没份;两人买款式一样但颜色不同的车子,在片场同吃一份便当,连各自的导演处女作都用了对方当男主角。用姜大卫在《保镖与我》一文中的说法:“我跟狄龙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就我记忆所及,我们俩是一见如故……有很多共同的爱好。”

 生活里的友谊与感情延伸到电影中,会让电影中的感情更加真挚。在“双生”电影中,两人的姿态动作无比默契,眼神交汇都是戏。如果生活里形同陌路,就没有电影中的交相辉映,更不可能有一个时代影迷的津津乐道。

 

 

 这对双生的故事一晃已经讲了40多年,可以说从“两小无猜”讲到“最终诀裂”,像是影史上最难解的一大迷案。有说为名,有说为利,有说为李翰祥导演《倾国倾城》给的戏份多寡,有说从来就性格不合搭档只是“商业演出”和张彻的要求,也有说中间是小人作怪挑拨离间,还有说年纪长了感情自然不如年轻时,或说理念不合各有各的圈子渐行渐远。

 众说纷芸猜测不断,归根结底都是“旁人说”。虽然如今没再合作了是事实,两位当事人却秉持着大侠气度和宗师风范,从始至终没说过一句对方的坏话,云淡风轻像足了武林泰山北斗。

1986年,狄龙凭《英雄本色》拿到金马影帝之时,姜大卫现身相贺,“狄姜”和好之说旋即轰动港台,连弟弟尔冬升也激动得当场落泪。1989年,在张彻众弟子齐聚庆贺恩师从影40年所拍摄的《义胆群英》一片中,久违的“双生”同场再次出现,姜大卫指着狄龙说“这位龙哥,我们是十多年的兄弟”那句台词,曾令多少人唏嘘不已。

 

 其实多少前事纠葛,如今已不需要再去计算,虽然看来是“王不见王”,但姜大卫和狄龙这两个名字从前、现在和以后都会连在一起。

江湖中虽已没有“双生”,江湖上却满是你们的传说。

 

演而优且导,姜大卫明眼看社会

 

 鲜衣怒马,快意恩仇,少年翩翩江湖行,古来为文人墨客笔下最受赞扬的游侠理想。

 家国道义,社会关怀,患难之中见真情,至今是普罗大众心中备受称道的大侠典范。

 在银幕上为众多影迷点亮理想之后,姜大卫告别偶像神坛,无忧无虑的少年侠客走上了铁肩担道义之路。从此之后,他的视线便投向了更深刻的社会问题与人文关怀。

 由于在电影表演上不断提高和进步,加之主演影片相继在商业上取得成功,姜大卫得到了执导电影的机会。这次,他给自己的答案是“要拍一点不一样的东西”,而没有选择已经成为他身上标签的功夫片。

 

 

1974年,在张彻的指导下,他依据身边朋友的故事导演了反应社会问题的电影《吸毒者》,讲述戒掉毒瘾的青年关正群协助警方捣毁组织严密贩毒集团的故事。虽然出于商业考虑,电影《吸毒者》中依然加入了功夫元素,但在这部导演处女作中,姜大卫一方面脉络清楚的讲述了主角关正群走上自新之路的经历,另一方面也把毒品对人身体与精神上的恐怖危害展示在观众面前。在他的镜头中,既有坚持正义的警察,也有摆脱诱惑的青年,更难能可贵的是刻画了心存善念幡然醒悟的毒贩形象,这个没有明确正邪之分、性格纠结复杂的角色在当时的电影中非常难得,也显得格外真实。

 

 

 如果说《吸毒者》是姜大卫关注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,那么同为1974年上映的《怪人怪事》则更加尖锐直观。《怪人怪事》很难被准确划分类型,甚至没办法说明这部电影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从没有一部电影能像《怪人怪事》一样如此直白坦诚的表现社会特殊人群,如此直截了当地暴露各种非主流的心理。在这里可以看到对内衣比对女性本身更感兴趣的性变态,偏偏喜欢低等妓女的上流人士,看到男性和女性的暴露狂,看到身形高大阳刚的同性恋,家庭优裕的偷盗癖,甚至还有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的小青年。也许这部电影并不像古典名著《官场现形记》那样讽喻深刻,也不像卓别林喜剧电影那样针砭时弊,但在镜头之后,导演姜大卫对于社会现象的感知和探寻呼之欲出。

 

 

 事实上,姜大卫长达20多年的导演生涯中,无论是武侠片、喜剧片、罪案片又或是剧情片,这种敢于思考、创新的精神一直贯穿始终,从未改变。到了1981年,在姜大卫、秦沛和尔冬升三兄弟的努力下,电影《猫头鹰》问世,姜大卫自组元亨公司,自导自演,用荒诞的手法把目光投向演了20多年的武侠片。

 《猫头鹰》是一部非常先锋的电影,可以说是无厘头喜剧的始祖。电影讲述了范士林(凡士林)、小小李(小李飞刀的徒弟)、大白鲨(小鱼儿之子)大破猫公子(影射蝙蝠公子),救回皇帝三十六皇妃的故事。电影不仅对古龙电影人物进行了疯狂的颠覆和调侃,同时通过夸张的道具和布景、大胆的人物与剧情设计,跟电影拍摄开了个大大的玩笑。例如主角见面要先跳一段“嘭嚓嚓”;喝酒要去名为“不夜城中心”的酒馆,负责招待的竟然是古装兔女郎;在剧情进行中,剧中人会突然“出戏”直接面对观众说话,被暴打的配角扑倒在地会哭着回头说:“为什么这样对我,我只是一个龙套。”这是何等新鲜的创意!要知道,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,前有楚原的古龙武侠电影风靡一时叫好叫座,后有各大电视台武侠剧集大放异彩,这样的尝试不单单是疯狂大胆,更是在电影观念上的深刻创新与变革。

当然我们知道,大约十年后,一个叫周星驰的人将此类型电影推向了高峰。

 

 

 到了1987年执导《不是冤家不聚头》时,姜大卫作的导演技法更加成熟,拍摄节奏更加流畅。这部电影是当时流行的喜剧题材,讲述了经常受骗的大龄女租客黄梅,和因前妻自作主张而“被房东”的海员余大地之间笑中有泪的爱情故事。藉由这部电影,萧芳芳一举获得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。

 

 

1995年,作为姜大卫导演收山之作的《不一样的妈妈》与前作则大不相同,这部一反妈妈温柔善良形象的电影令许多人至今印象深刻,当看上去温柔贤淑、慈眉善目的冯宝宝对误杀自己儿子的警察刘青云展开疯狂报复时,甚至令人产生恐怖之感。而相同之处在于:这部作品又为冯宝宝赢得了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。

 

 

昔日名动江湖,如今笑看风云

 

 古龙先生在他的代表作《武林外史》开篇时,以“风雪漫中州”为题,用极其精简的笔墨将少年沈浪挟风裹雪、独自踏上江湖路的情形描摹得栩栩如生,令人不禁神往。提起这部小说,是因为在34年前,著名导演楚原的电影作品《孔雀王朝》讲的正是这个故事,而在电影中饰演沈浪的姜大卫,拥有着同样的大侠气质与浪子情怀。

 

  

 有人说,姜大卫最宜演尽天下浪子,倾尽千杯酒纵情江湖,大约是源自于他与朋友和兄弟之间肝胆相照的感情。曾志伟结婚时,约好兄弟纵情大醉误了洞房;吴宇森落魄时,接济生活不言不语便是两年。他是个纯粹而直接的人,爱他所有的朋友,有最纯正的浪子情怀。但他的性情却更像大侠,从台前到幕后,不变是君子丹心大侠风度。

 实际上,他又可能只是你我身边一个爱家的好男人,与同为邵氏演员出身的妻子李琳琳结婚数十载,夫妻恩爱,儿女双全,如今父慈子孝,含饴弄孙——其实,当初两个年轻人还是“奉女成婚”,没有婚纱,也没有喜酒,他们穿着牛仔裤去登记。结婚25周年时,姜大卫与李琳琳夫妇才补办了婚礼,有子有女,欢庆一堂,模范夫妻相濡以沫的银婚纪念,幸福不亚于新婚。

 

 

 姜大卫是有武侠情结的,他曾多次说过喜爱武侠片,尤其是古装片,因为在武侠片中所表达的那种情绪和浪漫,其他类型片中无法感受。

对于未来,姜大卫说,他还会继续演下去。

对于江湖,有姜大卫,便有情有义有故事。

 

武侠是成人的童话。

少年总是要长大,赤子之心则可以长存。

他来自江湖,他就是最浪漫的江湖。

 

 

评论(6)
热度(332)
  1. 共1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 阿呆民 | Powered by LOFTER